支原体肺炎感染的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新冠引起的恐慌和担忧说再见,早该如此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年2月15日,德国《慕尼黑信使报》(merkur.de)上发表了德国肺病学家托马斯沃沙尔教授关于新冠病毒病的一个观点:“是时候和新冠病毒引起的恐慌和担忧说再见了!”因为,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杀伤力在下降,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极少引起肺的损伤。要等到病毒突变到无毒再结束疫情,可能性几乎为零。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病毒将一直在人类社会存在。

沃沙尔教授

有意味的是,沃沙尔的这个观点现在又登上热搜。对这个观点,当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病毒将一直在人类社会存在是事实。不过,这种事实也会衍生出几种现象或结果,一是新冠病毒可能与人类共生共存,二是新冠病毒继续对人造成大的伤害,让人长期生活于恐怖之中。

《慕尼黑信使报》的报道

但是,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奥密克戎对人的伤害早就减弱了,未来有较大的概率是与人共存,虽然不是和平共处,而且可能对人造成一定伤害,但伤害不大,就像流感病毒或感冒病毒一样。

微生物比人多得多

人与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都是共生共存关系,与微生物也是如此。人们能看到的典型共生关系之一是,榕小蜂(一种蜜蜂)为鸡嗉子榕(一种榕树)传粉的同时,鸡嗉子榕也为榕小蜂提供繁衍后代的场所,并能为榕小蜂提供丰富的食物。

榕小蜂与榕树的共生关系

人也是如此,在人的消化道里有无数的细菌与其他微生物。这些细菌可以分解消化道内物质,人通过细菌消化食物从中获得营养和能量,而消化道(肠道)的细菌则通过人类获得稳定的食物供应。

人与病毒的关系也是如此。病毒只是微生物的一个种类,微生物有近10大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在生命演化之初,人就与病毒共生共存了,而且人的演化晚于病毒。微生物在35亿年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如果把人类的演化向前无限推移,则人类可能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演化而来,这种棘鱼属的原始鲨鱼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这也意味着,从最远古时期,人类就一直与微生物(病毒)共存,迄今,人类和无数的病毒都活得好好的,井水不犯河水,和平共处,遵循的是一种,生存,也允许他人生存的理论、逻辑和准则。

当然,人类只是与绝大多数病毒和平共处。迄今,自然界的微生物有多少,尚无确切的认知,但是,人们已经从科学上认知的病毒有种以上,每一种还有无数的分支。即便以这些数量来看,也是绝大部分病毒与人和平共处,共享地球这个资源,而且很多病毒是寄生于人身上,既与人共生,又帮助人抗御其他微生物,如细菌的攻击,是一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人体内的微生物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各国研究人员启动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这一计划由于较为庞大,后来又分成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称为HMP1,第二阶段称为HMP2(也称为iHMP)。HMP1主要以健康人群为对象描绘人体微生物的全景图,HMP2是人类微生物组整合计划,主要探讨微生物在健康与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人体微生物组计划

这些研究发现,每个人体内都生活着约万亿个病毒,其数量是细菌的10倍。一些病毒可能会导致疾病,但许多病毒只是在与人类共存。病毒广泛地存在于皮肤、呼吸道、血液、尿液、关节液、母乳和脑脊液中。一些罕见的传染性病毒(尤其是疱疹病毒)可以潜入脑脊液。过去,人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是无菌的环境,但事实上,中枢神经系统在某种程度上被多种病毒群体占领。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对死于意外事故等的名健康者进行检测,发现健康人全身至少携带39种病毒。肺部和肝脏等27个主要部位都有病毒存在,有些病毒还存在于人的脑部和心脏。

多数病毒与人是和平共处

大量生活在人体内的病毒并不会攻击人体细胞。相反,它们会攻击人体微生物群落中一些细菌,这些病毒被又称为噬菌体,因而是在维护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并保护人的健康,病毒(噬菌体)会潜伏在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的细胞器进行自我复制,而且经常从细菌体内逸出,去感染更多细菌,并在这一过程中杀死宿主细菌。

年底,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呼吸道中发现了一类全新的圆形病毒科病毒(Redondoviridae),共包含19种病毒毒株,其中少数与牙周病或肺部疾病有关,但还有一些可以帮助对抗呼吸系统疾病。与人共生的病毒还会保护人的事实来自很常见的生活事件。

圆形病毒科病毒模拟图

年芬兰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粘附在猪和虹鳟鱼黏液上的噬菌体(病毒)能存活7天,在此期间,病毒能帮助这些动物抵御一类感染它们的细菌。由此,研究人员推论,如果人们吃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沙门氏菌经过胃时,胃膜表面上的噬菌体(病毒)会攻击沙门氏菌,并在后者导致人患消化道疾病之前杀死它们。这也是为何一些人吃了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并不出现肠道症状的原因之一,因此噬菌体事实上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噬菌体不只是把人体当成寄生的环境,也把人体当成一个狩猎场,感染和攻击人体中的细菌才是它们的目的,也是它们生存的手段。当然,即便人体内的许多病毒都只是感染人体内的细菌,但也还有一小部分病毒能直接感染人体组织中的细胞。这些病毒可能只是少数,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抑制它们。

显然,人与病毒的关系并非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是共生和互助的关系,也是生物多样性原则的正常体现。

如何对待致病病毒

当然有一些病毒会致人患病,严重者还会造成死亡,尤其是高致病性病毒,如埃博拉,造成的病死率可高达90%,在面对这种病毒时,当然要利用药物和疫苗进行围攻和歼灭,也要采取隔离手段。

然而,这样的第四级病毒只是少数,除了埃博拉,还有拉沙和马丘波病毒等。至于迄今认知到的能引发人患病的,有多种病毒,其中大部分能引发人的从轻症到重症的疾病,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肝炎病毒等。

电镜下的埃博拉病毒

但是,通过一系列防御手段,也是可以让这些病毒与人共存的,因为,人类无法完全消灭这些病毒,只能通过疫苗和药物的手段将它们对人的伤害降到最低。流感在好几个时代以来对人造成巨大伤害,数以亿计的人因患流感而死亡,仅年的世界大流感就造成万至1亿人死亡。但人类通过疫苗、药物和社会隔离手段,在今天大幅降低了病死率,在0.5%左右。

对于新冠肺炎来说,通过大量接种疫苗和进行有效隔离,在一些国家,如以色列和英国,已经将病死率降低到0.5%左或,这实际上就是新冠的流感化。而且,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个趋势。

在2月份,沃沙尔教授就表示,“从慕尼黑到弗医院,都很难再看到一个只因新冠病毒而入院治疗的感染患者。”而且,在奥密克戎疫情开始之后,从南非到欧洲,从美洲到亚洲,包括中国,临床医生都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奥密克戎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极少引起肺的损伤。因此,沃沙尔认为,不应该再使用感染人数来判断疫情严重与否。

当人们感染奥密克戎大部分是无症状和轻症时,就不会因为重症患者多而挤兑医疗资源,而且死亡率降低,人们也不再恐慌,能像对待流感一样理性而正常地对待新冠,也就是与新冠(病毒)共存,同时也是在抗击疫情与不影响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动态平衡,不能因为几例感染就封小区封城。这其实是抗御新冠最理想化的结果和成功。

基本事实和规律是,绝大部分病毒都不可能被人消灭。迄今,人类消灭了的病毒只是天花病毒,也是通过疫苗消灭的,并灭绝了天花。但是,这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特殊的一次对病毒的灭绝。

既然人类无法消灭绝大多数病毒,就只能选择与其共存,当然是要限制它们,把对人的危险和危害降到最低,如与流感病毒共存一样。更重要的是,需要理解沃沙尔教授的这个观点:要等到病毒突变到无毒再结束疫情,可能性几乎为零。

参考文献

1.新冠病毒怎样才能和人类长期共存?百年前这场瘟疫可供参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