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感染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沃森生物江中药业颓势冷思革新之变有多急
TUhjnbcbe - 2024/2/4 16:28:00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hl/181230/6755272.html

作者:沐晴

来源:首条财经——首条研究院

喧嚣的年报秀,已进入高潮期。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家上市公司发布年业绩快报。其中,家公司净利同比增长,占比56.95%,同比翻番者达家。银行、电子、房地产、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医药生物等六类申万一级行业净利总额居前。

以医药板块为例,截止3月28日,48家企业相继公布年年报。其中,38家企业实现盈利翻红,上海医药以亿元的营收领跑,恒瑞医药净利润最高,达到53.28亿。

对此,有专家表示,行业业绩整体向好,意味着多数从业者已适应了调整洗牌的趋势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效。也意味着医改*策的价值效应正在逐步发酵显现。

然几家欢喜,就有几家愁。复苏回暖的大环境下,一些“飘绿”者的掉队身影尤为凸显。

比如本文主角沃森生物、江中药业。

冰火两重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的风口热度,带火了疫苗板块。身处赛道中的头部企业沃森生物,自然也受益良多。

截止4月1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31.09元/股,相比历史低点,股价涨逾7倍。相比开年2月3日的25.65元,涨幅20%。

遗憾的是,相比资本热度,沃森生物的业绩答卷冰冷许多。

年3月21日,沃森生物披露年报,营收11.21亿元,同比增长27.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滑86.14%,公司总资产70.1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3.03%。

对于净利大变脸,沃森生物表示,上年同期,公司转让子公司股权产生投资收益11.76亿元。报告期内无此投资收益,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同期减少。同时,营业成本2.3亿元,同比增长31.8%,高于营业收入27.5%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0.6个百分点降为79.7%。

这种颓势表现,也延续到了年,并有加重态势。

沃森生物公告称,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亏损万元至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万元;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万元,上年同期为.08万元。

对此,其解释称,疫情期间,绝大部分疫苗接种门诊因新冠疫情防控要求而暂停;受交通物流停运影响,疫苗产品配送也碰到大困难。

拉开时间维度,沃森生物的亏损早已是常态。

年至年其扣非后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年的成功扭亏大赚,也多得益于投资收益。由此来看,年尽管净利大降,已是难得。

显然,即将站在上市10年的周期节点,其业绩答卷并不光鲜。

来看竞品表现,智飞生物年实现营收.87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润23.69亿元,同比增长63.20%。华兰生物实现营收37.0亿元、同比增长15.0%;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12.6%。

因技术准入的高壁垒,疫苗业的高毛利为众人所知。这从年沃森生物79.7%的毛利率中,可见端倪。

为何还会陷入增利大滑的尴尬中呢?

看看净利率,一目了然:较上年大幅下滑.6%,仅17.3%。

这个数据水平,显然又拖了行业后腿。以竞品康泰生物为例,其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91.89%和30.9%。

三高之压

何以至此?

年报显示,年报来看,公司销售、管理费用增幅突出。三费合计高达6.7亿元,占公司毛利润的74.94%,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为4.99亿元、1.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83%、53.44%,均高于营收增速。

显然,粗放的成本控制、低质量的发展模式是其净利下滑的一个重要考量。以上文中的华兰生物为例,营收增速不及沃森生物,但净利增速遥遥领先,即得益于较强的费用率控制能力:销售费用率下降2.65pp至14.07%,管理费用率从18年10.21%下降至9.76%(含研发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沃森生物的销售费历年保持高增。数据显示,年至年,其销售费分别为2.54亿元、3.49亿元、4.99亿元,增速分别为68.71%、37.76%、42.83%。

销售费高企,也折射出沃森生物的产品竞争力、市场话语权。

现金流看,报告期内,沃森生物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7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6万元,减幅.6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7万元,低于1.94亿元净利润,净现比为0.32。对比康泰生物,其年三季报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8亿元,净利润4.31亿元,净现比为0.62。

可见,沃森生物对产业的话语权有待提升。

并购豪*苦果

有待提升,不止于此。

在投资布局方面,其也多次碰壁。

资料显示,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年,是国内专业从事疫苗、血液制品等生物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的现代生物制药企业。年11月登陆深交所,李云春为企业董事长。

年12月31日,沃森生物公告称,公司拟斥资5亿元参与投资设立健康产业基金,用于筛选和孵化投资项目;完成后,公司对该基金持有33%股权。

目前,该投资已获董事会通过。但在议案投票中,徐万胜、张建生两名董事以“无法对本次对外投资未来的收益和风险作出准确判断”为由,投出弃权票。

两董事的弃权,有其逻辑基础。

往期看,沃森生物的投资眼光并不尽人意。

比如,沃森生物曾花巨资增资上海丰茂生物,进*治疗性单抗药物领域;还收购嘉和生物63.%股权,进一步布局单抗产业。又购买河北大安制药有限公司股权,进*血液制品;购买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份,进*HPV(宫颈癌)疫苗市场;耗资3亿元收购实杰生物等。

然频频开辟的新战场,战果不多,苦果不少。

上海丰茂涉及合同诈骗纠纷;实杰生物在年陷入“非法疫苗漩涡”;河北大安业绩对*失败,损失逾5亿元。

同时,激进的外延扩张战略,也让沃森生物资金链承压、凸显衍生风险。

一个突出表现即高溢价收购。年,其以11.3亿元的高价发起对宁波普诺生物、圣泰药业、山东实杰的收购。溢价率分别高达%、1%和%。沃森生物又花费8.66亿元取得资不抵债的河北大安制药90%股权。

这直接导致其8.73亿元的高额商誉,由此产生的逐年减值,也是其业绩亏损的重要原因。

显然,这场粗放的并购豪*,让沃森生物受伤不已。

专家表示,上市公司会热衷并购有多种原因,一是主业不振或主业不明显,缺少核心竞争力,希望通过并购来做强主业。二是并购多由投资者买单,导致高溢价并购重重上演;同时,市场缺乏相关问责机制,董监高无需为并购担责有关。进而导致一些上市公司用高溢价并购收购垃圾资产,最终成为企业包袱。再者,一些不规范并购也暗藏违规交易,比如用高溢价并购来收购公司实控人或关联方资产,进而利益输送。或通过并购制造利好预期,掩护公司大股东或董监高进行股份减持等。

聚焦沃森生物,或许也有其无奈与急迫。

年,其上市时每股发行价95元,发行市盈率高达.8倍。一时被誉疫苗新贵。然其主打产品全是传统疫苗,市场空间有限、竞争激烈。新型疫苗的生产风险大、投资高、产品上市周期也长。如何提升价值空间、吸引资本目光,成为其一大考题。

在此背景下,沃森生物提出“大生物平台”战略,包括疫苗、血制品和单抗三板块。买买买的外延扩张战略由此诞生。

不难发现,沃森生物的困境,或与其被资本利益裹挟,过于求快、求利有关。并购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个过程,考验企业的实力、初心、耐心。需要相应成熟完善的风控体系,整合协同能力。

换言之,并购也如烹小鲜、甚至如履薄冰,需要更多的严谨甚至敬畏感。如被一时的规模、短利蒙蔽,甚至被资本利益裹挟,蒙眼狂奔,则会身处悬崖,危机四伏。

现在来看,沃森生物似已摒弃了上述战略。有舆论指出,其转让嘉和的控制权,意味着“大生物平台”战略的失败。

股东提款机?

值得庆幸的是,走过不少弯路的沃森生物,转向自研模式,并已取得一定成果。

3月31日午间,云南沃森生物发布公告。子公司玉溪沃森所生产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首批产品,已获《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批签发量为,支。

自此,沃森生物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获得13价肺炎结合疫苗上市许可的企业。第一家为辉瑞。

年,辉瑞的沛儿13价肺炎疫苗(Prevnar13/Prevenar13)在全球卖了58.47亿美元,排名第一,是其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

沃森生物副董事长、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项目负责人*镇透露,后期批签发量将会逐步加大,上半年可以向市场供应近万支13价肺炎结合疫苗。,年产能可达万支。就我国而言,每年仅5岁以下儿童对该疫苗的需求量就达1.2亿支;就全球范围而言,-年将面临10亿支采购缺口。

由此可见,沃森生物的未来业绩充满遐想。这或也是投资者持续青睐的逻辑所在。

然令人玩味的是,坐拥如此成长性,大股东的频频减持表现显得颇为刺眼。

3月13日,沃森生物发布公告,持有公司.79万股的股东刘俊辉及其一致行动人*静,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16万股,占公司现有总股本比例不超1.5%。按当日收盘价计算,两位股东减持金额最高或达6.94亿元。

再来看第一大股东的频繁更替,更有“股东提款机”的味道。

公开信息显示,沃森生物的大股东原为李云春,刘俊辉为第二大股东。自年11月11日起,云南省工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工投集团)成为公司新任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

3名自然人股东当时合计套现近8亿元。原第一大股东、创始人李云春套现4.07亿元,持股7.91%;原第二大股东刘俊辉套现3.47,持股6.75%;高管*镇套现0.5亿元。

年,工投集团不断增持股份,最高持股比例曾达12.99%。同时,李云春不断减持,截至年7月,李云春持股低于刘俊辉成为第三大股东,套现3.58亿元。

而工投集团也非战略性投资,随着股价上涨,其年11月开始大笔减持,一番操作下,大约获得5.77亿元的投资收益。

在此期间,董事长李云春一边增持,一边减持。年1月,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沃森股份9万股,套现约1.9亿元,但因未履行披露义务,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年3月22日,李云春又减持万股,共计万元;3月25日,李云春再减万股,套现金额万元。

年2月14日,工投集团转让股票.1万股,减持后占股5.01%。刘俊辉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65%,刘俊辉夫人*静占公司股份总数0.23%,与刘俊辉为一致行动人。至此,第一大股东再次更换为刘俊辉。

然一个月后,即年3月13日,刘俊辉及其一致行动人*静,又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16万股,股权下降至4.15%。

持有5.01%股权的工投集团,重回第一大股东“宝座”。

截至年4月1日收盘,沃森生物市值为亿,市盈率为.65倍。如此高市盈率,显示出市场对其未来成长性的看好。

但质疑在于,大股东之位为何如此烫手?频频减持中,又蕴含着什么信号呢?

下滑信号

沃森生物并不孤单,“红尘作伴”的江中药业,问题看点也不少。

年3月21日,江中药业披露年报,营收24.5亿元,同比增长39.5%,增幅创3年新高;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6亿元,同比下降1.4%;每股收益0.88元。

营业成本8.2亿元,同比增长42.9%,高于营收增速。期间费用率43.5%,较上年升高8.3%,不仅拖累业绩,还导致毛利率下降0.8%,降为66.7%。

对于增收不增利,江中药业向首条财经表示,收入增加主要系收购公司的业绩合并所致。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源于收购公司的净利率较低。

对于如何提高盈利力,其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立足中医药行业,聚焦OTC领域,布局大健康产业,积极推动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发展。围绕核心OTC业务,探索业务合作的发展机会。

不难发现,OTC仍是其发力重点。

公开信息显示,江中药业主营业务分为三块——OTC、处方药和保健品业务。其中OTC是江中药业的业绩保障,也是其赖以生存的支柱业务。相关产品包括江中健胃消食片、草珊瑚含片及利活乳酸菌素片。

然从市场表现看,其主打产品正遭遇成长瓶颈。

以明星产品“健胃消食片”为例。

公开数据显示,江中健胃消食片在年、年销售量分别为2.14亿盒、1.96亿盒,同比减少19.47%和8.43%。年出现小幅增长,年销售量1.81亿盒,同比减少8.36%。年,销售量1.73亿盒,再次下降2.11%。

曾几何时,该产品是不折不扣的健胃神品。年,业绩高达31.92亿元。

何以有如此下坠表现?

对此,江中药业并未直接回应该问题,其表示,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一肠一胃,构建肠胃品类护城河,强化“肚子胀、不消化”的产品定位,提升品牌粘性,推动品牌年轻化。同时,选择性延伸家中常备药品类,培育大单品。并择机寻求与其他优势品类标的合作机会。

业内人士表示,其传统OTC业务下滑和行业*策变化有关。

首先,年新广告法要求OTC药企广告去掉明星代言人,销售渠道受到影响;其次,药店分级分类管理推行,存量药方缩减;同时,处方外流导致药店销售OTC品类占比变小。

显然,这不是一个好信号。

竞争力不足

再看另一主营业务——保健品,情况也不容乐观:年营收规模继续下滑至1.45亿,负增长25%,毛利率50%。这也是其净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主要产品包括初元系列产品、参灵草系列产品等。

江中药业向首条财经表示,受行业遇冷、市场需求影响,销售不及预期,保健食品单位生产成本上升导致毛利下滑。同时,保健品渠道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年商超渠道销售占比只有2.5%,而公司保健品主要销售渠道在商超,必然会受影响。

客观而言,结合行业洗牌调整大势,上述回复有事实基础。

但除了外部原因,内部问题同样值得考量。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权健事件后,市场大环境的变动影响所有拥有保健品业务的企业,江中药业旗下业务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不过,从自身发展来看,江中药业旗下产品老化,难以满足当前主力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力不足导致公司保健品业务下滑。

显然,如何清晰产品定位,快速创新提升竞争力,对江中药业的困境突破至关重要。

营销战略掣肘?

上述观点,并非危言耸听。

梳理江中药业财报发现,早在年,其就开始加大销售费用投入,当年达到2亿元,同比增长%。销售业绩也水涨船增长88%,营收达6亿元。

年至年,销售费用分别为4亿元、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24%,对应营收分别为9亿元、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22%。

这种打法在年达到高潮,当年销售费高达9.01亿元。此后不断缩减,到年减少为5.03亿元,累计减少44.17%,同时营业收入也随之跌落。

年,其销售费用再起升势,达到8.69亿元,同比增加72.73%。然业绩拉升效果差强人意,营收增幅不及一半,且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之中。

然处境更尴尬的,还是研发投入。

年至年,江中药业的研发投入合计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0万元,研发费用仅为销售费的十分之一。

众所周知,创新研发是药企的命脉所在。甚至有专家发出,无创新,就无未来的警言。

结合上文专家的核心实力不足、精进变革建言。凸显江中药业的创新革新的迫切性。

有无未来,留给时间做答。可以确定的是,江中药业重营销的病态发展,已经在堆积风险。

问题人设

除上述业绩困局,最突出表现便是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问题。

年,曾有网友表示,江中集团生产的参灵草被宣传为能清除人体内乙肝、HIV等病*。

甚至时任江中集团董事长钟虹光在介绍参灵草功效时称:“根据初步临床实验,参灵草对清除人体内乙肝病*、HIV病*等,提升癌症放化后白细胞水平、改善*副反应有相当的作用。”

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沃森生物江中药业颓势冷思革新之变有多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