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龚芷葳晔问仁医
人物介绍
王一民,CTS-ACCP认证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年第七届北京优秀医师。
长期从事呼吸系感染和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临床工作,参与大量卫健委抗菌药物科学管理和流感防控等工作,参与3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十二五)新发突发严重急性呼吸道染病临床救治体系研究;十二五病*性肺炎诊治和网络建设;十三五重要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与综合干预新策略硏究)、参与北京市科委“十大病″第一期及第二期项目,建立北京市肺炎监测网及中国肺炎研究(China)平台,编写《实用临床微生物学》,参与编译《InfectiousDiseases》,《west呼吸生理学精要(第10版)》,多篇文章发表。
采访笔记
王一民对微生物的认识,与曾经在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刚入科,他就建立了这样一个理念:必须弄清病原,才能实现对感染疾病的治疗。王一民表示,感染科非常、甚至是极致地追求病原体的诊断。而科室的背后有强大的微生物实验室和真正懂微生物的专家,在他们的配合下,临床计划和愿望才得以实现。
“正是因为临床上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才需要微生物的技术和知识来弥补临床上的不足。”王一民说,“同样的,无论检验技术如何提高和进步,回归到本源,都要从临床入手、从医生对于疾病本身的判断入手。”
日常,王一民每天都会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第一,病人是不是感染?第二,是哪里的感染?第三,是什么病原体感染?第四,应该用怎样的药物?第五,药物应该用多久?
他认为,这其中第二第三个问题的解答,有赖于检验技术上的突破。比如,病人是呼吸道感染,就要用气管镜或穿刺等方法取得最优质的呼吸道标本,用适合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检测方法,发现和验证它们,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如果一开始,医生就不了解病人的疾病、不知道是哪里的感染,瞎蒙的话,再先进的技术也没用。所以,要解决感染问题,核心还是要回归临床,从病人的临床表现出发,确定感染灶的部位,合适的病原检测方法,乃至突破性的检验技术,才有用武之地。
王一民是这样总结的:微生物怎么查、该查什么——其实就是一句话:合适的病人,优质的标本以及恰当的检查,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在王一民的临床生涯中,不乏难啃的“硬骨头”——有很多病原体是很难被找到或者诊断的,尤其是外院束手无策的复杂感染、重症感染,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他说,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说简单,是因为病人的临床症状特点、在外院用药的反应、影像的动态演变……这些信息是有迹可循的,临床医生可以动态把握;同时,微生物技术是团队的另一项优势。每种病原体的检测手段和敏感性都不一样,合适的标本和不断发展的检测技术,使得实验室总能找到检测的突破口。想找到一个又快又准的检测技术,还得很长的路要走,不能奢望一个检测能涵盖所有的病原体;但如果每一类病原体都能找到一个优势的检测项目,有的放矢地检测标本,就已经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
不过,这也同时意味着对临床医生的挑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最重要的是,具备病原的第一眼甄别能力和掌握送检标本的选择方式,这是整个诊断链上的启动因素,临床医生的眼光,是提高发现概率的核心。
1
精准诊断,后方英雄
新冠疫情暴发时,王一民虽然没有去武汉前线参战,但他留守在北京的专家组,负责了大量的会诊工作。
王一民说,最深的感触就在于,国内的专家竟然能这么快就发现了病原。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短短不到10天,中国科学家就告诉人们,这是新型冠状病*。
“抗疫成绩不仅仅在于后续成功救治了多少患者,第一功,恰恰在于迅速锁定病原体,这是中国自己的成绩;而第二功,在于医生。是中国医生最早总结出疾病以及重症疾病的特点,在国外还没有了解的情况下,中国医生就能够总结并且把经验传递出来,这也是了不起的。如果没有这两个成绩,治疗和用药都无从谈起。这也体现出了微生物检验技术,在病原体确定方面的巨大作用和优势。”
另一方面,王一民着重强调了鉴别诊断。
医院,很早就提出了新冠与其他肺炎的鉴别,这个季节也恰好是流感季节,还有其他的病*种类,不能顾此失彼。尤其是在非武汉地区,压力最大的工作就是鉴别诊断。“比如在武汉,识别出新冠并不困难,来一个典型患者可能八成就是;但在其他地区,可能八成不是新冠病人。不能因为武汉新冠病人多,就觉得哪都新冠病人多,事实不是这样的。”
王一民参与了几个版本新冠治疗方案中鉴别诊断部分的撰写。在每一版撰写的过程中,他都强调:不同病原体的鉴别极为重要,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新冠上。但同时,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更不能错漏,漏掉一个疑似的新冠病人,都会有很大的风险,所以诊断压力是相当大的。
在过年期间,王一民经常遇到肺部阴影难以鉴别的患者,这时候,微生物检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冒着风险取到有效标本,交给微生物老师,用先进的技术解答“是或不是”。虽然也出现过阴转阳、阳转阴的困扰,但不会轻易否定新冠的可能性,如果一种检测方法结论可疑,还可以多次、多点采集标本,用其他可行的方法进行佐证。王一民说,临床上再火眼金睛,也不如微生物实验更可靠。鉴别诊断的过程,就更体现了临床和实验室配合的重要性:临床专家组站在临床问诊和观察的角度,加上实验室检测的强大的后盾,这样的配合又一次印证了临床与微生物捆绑式合作的优势,也因此解决了很多疑难的病例。
虽然病*性肺炎没有特效药,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仍然非常重要。就比如每年都有流行的流感,早期诊断和早期用药,能够显著降低病人的重症化和降低病死率。如果流感严重了,再诊断、用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新冠也是一样,再神奇的药如果不早用,效果都有限。
而之所以能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就迅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王一民说,这种意识来源于他们以往对病*性肺炎的积累和钻研。
十多年来,王一民等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