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是小朋友最常见的问题,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高,医院的儿科人满为患。
当妈的也不要太自责,宝宝出生时从母亲体内带来的免疫细胞越用越少,在6个月的时候就没剩下多少了,而宝宝自己的免疫系统要到2岁才能发育得比较完善,这段时间内每月感冒1次是正常的。
感冒虽然谈不上大毛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治疗不及时,感染可经身咽部蔓延,诱发机体的变态反应,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也健康,如支原体肺炎。
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治疗以休息、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为主,主张提问超过38.5℃的时候给宝宝解热镇痛药,但感冒95%以上是病毒感染,患儿的体温反复波动,导致很多家长焦虑不安,而且现在抗生素滥用,对宝宝不是好事。
小儿用药要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打屁股针怕痛,打点滴肯定是不合适的,中药煎剂苦,没人愿意喝,因此具有简便易行、安全、疗效显著特点的药浴疗法渐渐凸显其优势,越来越多的儿科医务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药浴疗法治疗小儿感冒的优势,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药浴不是新鲜事,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备受青睐。药浴疗法始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清代药浴比较知名的是穆溪年。
穆溪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古人的观念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跟历史上很多医界闻人一样,高考考了很多次就是不中,大家知道的李时珍也是这样。高考考不上当官为良相的希望算是破灭了,行,那就行医吧。
穆溪年从医40余年,特别擅长妇、儿科,注重“未病先防”和“药食同源”理念,选取道地药材,改良出了许多经典药浴方,创立的“穆氏药浴”及穆氏的养生观念风靡一时。中医基础理论在清代已经没什么建树,除了温病学说和药浴疗法。百年穆氏,现在香港有个研究院专门研究穆溪年的药浴学说。
穆溪年喜欢用荆芥和艾叶,荆芥味辛而微温,性味温和,长于发表散风,可祛风解表。艾叶气香味辛,具有散寒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中药中所含有的挥发油均可以较好地透过皮肤发挥作用,类似于西医说的经皮吸收,经皮肤给药,同时因为其挥发性,挥发时带走机体大量热量有利于降温。药浴可时周围血管扩张也利于散热,对患儿退热有很好的疗效。
新手爸妈们呀,宝宝感冒发烧不要动不动就想到打针吃药,药浴疗法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