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是其常,病理是其变,病理与生理是有密切关系的。由于小儿在生理表现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在病理上则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再由于小儿体禀纯阳,生机旺盛,而在生理病理上又表现为活力充沛,易于康复。
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功能不全,卫外机能不固,所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易为外感六淫,疫疠,内伤饮食而发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温病条辨、解儿难》总论中指出、“脏腑薄,藩篱疏,易于转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
把小儿易于发病,传变迅速,这一病理特点作了概括的描述,而《幼科略》中早己提出“六气之邪,皆从火化,饮食停留,郁蒸化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之说,以论证小儿“所患热病最多”,而肺系疾病,脾胃疾患,壮热惊搐,厥逆神迷等证状,亦为多见。这些与其生理,病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外感内伤,变化迅速,小儿除了先天不足的解颅,五软,五迟和初生儿特有疾病外,最易发病的,就是外感咳喘和脾胃内伤之疾以及各种时邪所致之温热病。
小儿时期“薄皮嫩肉”,卫外机能未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外邪从口鼻而入,故小儿易患呼吸道疾患,如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
然而,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受纳运化水谷,为生化之源。由于小儿脾胃运化能力不足,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这就反映了“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因脾居中州,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赖脾远化,然后水谷分化,清浊得宜,以养营卫,如脾胃虚弱,其运化吸收功能本难适应,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其节。
因此,外易为六淫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脾气伤则清不什,胃不和则浊不降,所以小儿脾胃疾病为多,如积滞,腹痛,呕吐,腹泻,疳证等。
而这些疾病又影响脾胃,造成恶性循环,其症状亦常交替出现,故脾常不足,不仅能抵御外邪,而且是产生小儿消化道疾病的本质因素。
小儿抗病力差,易患各种时行疾病,在时行疾病中,又以口鼻吸入者为多,如麻疹,风疹,水痘等各种出疹性疾病,以及常见的乳嗽、顿咳、小儿麻痹等症,其中包括感受四时六气不正之气所发生的疾病,即季节性多发病,如春天的春温、风温,夏季的暑温,秋季的疟、痢、秋燥,冬季的冬温、伤寒等等,其发病率均较成人为高。
小儿患热性病较多,且容易出现惊厥等证,即使感冒亦可因高热而寻致惊厥,称“高热惊厥″。病情重者,可因热极生风,出现频繁的抽搐症状,谓之热极生风,严重的在惊厥内闭的同时,邪正交争,由于正不了邪,正气内溃,即可出现面色苍白,可突然身凉脉微,由闭及脱,变为虚症、寒症,甚至危及生命。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由于小儿发病容易,并且在疾病中变化多端。基于小儿发育未成熟,机体功能活动不稳定,不仅发病容易,而且年龄越小,病理上的反应,更为突出。
常见疾病中的小儿腹泻,初期均为肠胃热的实证、热症。在病变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暴泻伤阴、久泻伤阳,加之小儿“稚阴稚阳”的体质,病情可急剧转变,津伤则出现阴证,气虚就出现伤阳证、阴与阳是互根的,在重证病例中,由于相互影响,而出现阴阳两伤者,颇不少见。
总之,小儿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年人更为迅速而错综复杂,可以朝呈实热的阳证,而暮转虚寒的阴证,也有在实热内闭的同时,转瞬而出现虚寒外脱的危候,故对小儿疾病的诊疗,必须强调诊断正确,治疗及时,用药审慎果敢,这是根据小儿病理特点而提出的。
脏气清灵,易于康复,小儿在病理机转,病情转归过程中,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寒热虚实易变,病情易于恶化,但是少有痼疾宿疾。小儿脏腑清灵,生机活泼,反应敏捷,活力充沛,修复力强,神志安定,可不药而愈。即属重病,只要治疗及时,用药恰当,护理得宜,一有转机就比成人恢复迅速,易趋康复。
《景岳全书丶小儿则》中提出“其脏气清灵,随拔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这是对儿科生理、病理及治疗上特点的概括。在临床中具有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