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感染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猪羊支原体的防治
TUhjnbcbe - 2023/4/6 8:03:00

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般发病率高,低死亡率又叫猪霉形体肺炎,俗称猪气喘病(喘气病),国外常称为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气喘,体温一般不高,解剖可见肺部呈肉样变,剪下一块放入水中下沉,正常的则上浮,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大多数养猪国家均报道有此病的发生。长期以来,该病是最常发生和经济意义重大的猪病之一,一旦传入后如不采取严密措施,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1.传播途径

带菌猪(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带菌猪的咳嗽和喘气排出体外后,易感猪通过与带菌猪的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或经由空气流动接触而感染。一旦猪群中有几头猪被感染,就会在同圈猪之间传播,特别是在断奶时将猪只混养以后更是这样。在连续生产系统中,猪肺炎支原体可以由母猪传给仔猪,由大猪传给小猪,但直到仔猪6周或更大日龄时才能见到明显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常因管理水平、季节、通风条件、猪的密度以及其他环境因素改变而有很大差异。

2.流行病学

临床中我们发现本病只能使猪患病,其他家畜、动物和人都不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易感性高,患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次之,肥猪发病较少。我国地方土种猪较杂种猪和纯种猪发病率多。

3.支原体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潜伏期一般为11~16d。主要临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发病过程,大致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3个类型。

急性型:

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病初精神不振,头下垂,站立一隅或趴伏在地,呼吸次数剧增。病猪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喘气,发出哮鸣声,似拉风箱,有明显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体温一般正常,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升到40℃以上。病程一般为1~2周,病死率较高。

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来,主要临诊症状为咳嗽,清晨和傍晚气温低时或赶猪喂食和剧烈运动时,咳嗽最明显。咳嗽时四肢叉开,站立不动,拱背,颈伸直,头下垂,用力咳嗽多次,声音粗粝、深沉、洪亮,严重时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

隐性型:

可由急性型或慢性型转变而成。有的猪只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后不表现临诊症状,但用x线检查或剖检时可发现肺炎病理变化,隐性型在老疫区的猪中占相当大比例。如加强饲养管理,则肺炎病理变化可逐渐康复。反之饲养管理恶劣,病情恶化而出现急性或慢性临诊症状,甚至死亡。

病理变化:

主要见于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急性死亡可见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病例的膈叶前缘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以心叶最为显著,尖叶和中间叶次之,然后波及膈叶。早期病理变化发生在Cnt,如粟粒大至绿豆大,逐渐扩展而融合成多叶病理变化,成为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两侧病理变化大致对称,病理变化部的颜色多为淡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界限明显,如鲜嫩肌肉,俗称“肉变”。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情加重,病理变化部颜色转为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半透明状态的程度减轻,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

4.羊的支原体病

绵羊支原体性肺炎是由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咳嗽、高热、胸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取急性和慢性经过,感染率和病死率很高。最初在外国流行,近几年,我国绵羊感染支原体肺炎的报道越来越多,尤其是绵羊感染和死亡多见。病原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多变性的微生物、为细小形态,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一般感染绵羊。尤其是3岁以下的绵羊最易感染,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主要见于冬季和早春枯草季节,呈地方流行性,传播途径广泛,主要呈接触传染性,也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尤其是天气变化,如阴雨连绵,寒冷潮湿,羊群密集、拥挤等应激因素,可以引发该病。

5.猪支原体病的防治

预防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从外地引进猪只或羊,如有需要,则做好生物安全和隔离驯化。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保健程序和严格的消*制度。

(3)根据猪群羊群的实际情况及时免疫。

(4)发现病猪病羊要及时地从健康的猪群中分离出来,防止传染。

(5)在经过运输的羊进入棚舍时需进行呼吸道专治药防控1ml/20kg体重肌肉注射。

注:对个别病情严重的猪只按1.5ml/20kg体重肌注呼吸道专治药。

6.治疗方案:

预防:每吨饲料加入板青*消1kg+抗*增免颗粒1kg

治疗:每吨饲料加入板青*消1kg+抗*增免颗粒1kg,连用5--7天。呼吸道专治药物1ml/20kg,连打2天,停2~3天再继续打

1
查看完整版本: 猪羊支原体的防治